胡春,研究员。德国汉堡大学博士、博士后。
实验室成员(从左至右)
(入学时间/本科-硕士):
顾梦雪(2021级/心理学-神经生物学)
温嘉蓉(2020级/社会学-基础心理学)
冯攀(2020级/生物技术-神经生物学)
徐璐(2021级/生物工程-生化药学)
胡春(研究员,Gourp Leader)
涂海霞(2021级/康复治疗学-应用心理)
陈春颜(2021级/经济与金融-应用心理)
杨光仪(2020级/生物科学-神经生物学)
研究方向
我们长期聚焦“神经发育机理与疾病”研究。近年来主要以果蝇及小鼠为模式动物,解析神经元树突发育及功能构建的分子与环路机制,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Nature Neuroscience,J Neuroscience,Neuroscience Bulletin等期刊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包括:
1. 微管调节蛋白调控神经元发育的非细胞骨架机制研究
一般认为,微管调节蛋白通过直接调控细胞骨架的分布及动态影响神经发育。但我们近来结合分子遗传学、蛋白质组学和超高分辨率在体成像等技术发现,部分微管调节蛋白(可)通过影响诸如转录调控、分泌途径、糖脂代谢等非细胞骨架机制调控树突发育。深入解析微管调节蛋白的非细胞骨架功能对于阐明神经发育机制及诊治相关神经疾病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及临床应用价值。
2. 免疫炎症与神经发育疾病
个体在早期发育过程中遭受免疫炎症反应(如母体免疫激活、新生儿或早产儿感染等)可导致其罹患神经发育疾病的风险显著增加,但其生物学机制至今尚不明确。我们利用在体模型,结合多组学、光遗传学、在体电生理记录等前沿技术方法探讨其内在的分子及环路机制。
实验室欢迎各类专业背景的同学加入!
诚挚邀请优秀青年博士以博士后或青年英才方式加盟助力!
同时,也欢迎本科生来实验室轮转学习!
联系方式:huchun603@163.com或chun.hu@m.scnu.edu.cn
教育工作经历
2021.01- 华南师范大学 研究员
2016.06-2020.12 德国汉堡大学 博士后 导师:Prof. Peter Soba
2011.09-2016.05 德国汉堡大学 神经生物学 博士 导师:Prof. Peter Soba
2006.09-2009.06 第二军医大学 神经生物学 硕士 导师:何成教授(杰青)
2002.09-2006.06 哈尔滨医科大学 药学 学士
主持与参与课题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32000690):解析保守Tao激酶调控果蝇神经元树突发育及功能的分子机制;2021.01-2023.12;主持
2. 华南师范大学青年拔尖人才科研启动基金;主持
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ZD296):汉语自闭症儿童多模态交际障碍的多学科协同研究;2021.01-2024.12;骨干
4. 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2019B030335001):自闭症诊治的基础和应用研究;2019.09-2023.08;骨干
5. 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2021ZD0200500):中国学龄儿童脑智发育队列研究;2021.12-2026.11;骨干